91人成在线_在线免费观看成人_亚洲一区二区精品_日本一二三区视频免费高清

知識中心  >  正文

統計過程控制(SPC) 系統培訓-SPC發展過程

2020/5/14 15:26:04 標簽:       SPC進階       瀏覽:3744


        為了保證預防原則的實現,本世紀20年代美國W.A.休哈特(W.A.Shewhart)首創過程控制(process control)理論以及監控過程的工具一控制圖(control chart),現今統稱之為 SPC。

     SPC 即英文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(統計過程控制)的縮寫。 SPC 就是利用統計技術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監控,從而達到保證產品質量的目的。這里的統計技術泛指任何可以應用的數理統計方法,而以控制圖理論為主。

美國人發明了SPC

 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休哈特創建SPC理論,但當時恰逢美國處于經濟蕭條時期,休哈特的理論無人問津,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美國急需提高軍火質量,方有機會受到重視大顯身手,戰后遂風行全世界.美國由于機緣湊巧,在二戰中戰火末直接燒到美國本土,故二戰結束,一時在國際市場中獨占鰲頭,無競爭對手。這對美國固然是好事,但同時也是壞事。由于美國在國際市場中無競爭壓力,一些好的科學方法,如 SPC等逐漸從美國消失。

日本人發展了SPC

在1950年與1952年日本兩度邀請美國統計學家W.E戴明(W.Edwards Deming)前往日本傳授SPC。又在1954年邀請美國朱蘭前往日本講授質量管理。從1950年到1980年,日本終于一躍而居世界質量領導地位。當時日美間的產品質量已經有差距,以汽車零件而論,美國的不合格品率為1%~4%,而日本僅為0.001%。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伊阿華州立大學(Iowa State University)教授R.W.伯格(R.W.Berger)指出,日本能夠翻身的原因很多,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認真學習了SPC。故從1980年起,美國與西方國家發起一場SPC的復興運動。一直到1994-1995年,經過了十五、六年的努力,美國才基本上彌補了與日本產品質量間的差距。


附件下載

  • 下載

    spc-3_SPC發展過程spchistory.ppt

    文件類型:ppt 大小: 214 KB 下載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