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C控制階段劃分:
分析用控制
控制用控制
分析用控制圖的階段
就是過程參數未知的階段,其主要目的是將異常的過程調至穩態,以確保大批量生產的產品質量符合要求。
具體流程為:
1). 用全數連續取樣的方法獲得數據;
2). 作控制圖,分析和判斷工序是否處于穩態;
3). 若有異常存在,利用 統計工具 分析并找出原因;
4). 然后采取措施消除異常。
分析用控制的目的是:
1). 使過程達到統計穩態,即分析過程是否處于穩態,若過程處于異常時,采取措施調至穩態;
2). 使過程達到技術穩態,
2.1. 對計量值,指工序能力是否達到要求,若非,則調整至符合要求;
2.2. 對計數值,指優率是否達到要求,若非,則調整優率使之達到要求。
控制用控制圖目的
a. 根據控制計劃中規定的方法和頻率抽樣測量,獲得數據,
b. 對控制圖進行分析,控制異常點OOC的出現,
c. 同時采取措施分析原因,消除異常,
d. 保證過程的穩定,以達到控制產品質量水平的目的.
技術穩態 : 工序能力符合規定的要求(如Cpk>1)稱為技術穩態
1). 工序能力:工序在穩定狀態下生產合格產品的能力;
2). 工序能力指數:產品公差(T)和工序能力(B)的比值;
3). 系統中的Cpk = min(Cpu , Cpl),若工序特征值無規格上限或無規格下限,Cp或Cpk的值為Cpl或Cpu;
統計穩態
1). 統計穩態:過程的5M1E都符合規定的要求,過程處于受控狀態,反映在控制圖上即無異常點。
2). 5M1E:人(MAN) ,機(MACHINE) ,料(MATERIAL) ,法(METHOD) ,測(MEASUREMENT) ,環(ENVIRONMENT) 。
分析用控制圖判穩原則(滿足以下條件時,可認為處于統計穩態):
連續25點中沒有一點在控制界線外,或連續35點中最多1點在控制界限外,或連續100點中最多2點在控制界限外;
B. 在控制界限內無不隨機趨勢(連續3點中有2點落在+2s以上,或-2s以下),鏈(連續5點中有4點落在+1s以上,或-1s以下;連續8點在中心線上側,或下側)等違反控制規則的點,在做分析時可根據生產實際狀況有選擇的運用控制規則。
......